2)第三百六十六章 不做流贼_新闯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岩提出的均田免粮的口号。

  其实,李自成的失败除了流寇思想作怪之外,最主要的还有一个原因,让他不得不成为流寇——那就是,均田免粮。

  均田可以,但免粮就是目光短浅了。

  李自成以抢掠起家,但那只能是原始积累而不能成为常态,天底下就没有一个政权是靠抢掠建立的,当李自成抢掠光陕西,再入山西,,抢掠光山西再入河南,如此一路下来,民心倒是收拢了,但没有粮草供给,这抢光的地方就不能立足,只能到下一地继续抢掠,结果糜烂了整个中国北方,因此无奈的被动的成为流寇,而不能建立根据地,直到进了北京,也不忘抢掠,也不得不继续抢掠,从而将刘宗敏这个重要的大将,不是安排去山海关防备鞑子,却安排拷问官吏,以应付军饷,上百万大军怎么能靠拷问几个贪官就能供养?没办法,只能将拷问扩大,有大官吏而小官吏,最后蔓延到了富户,再到中农,最后不得不到了百姓,因此上,不但没有供养起百万大军,反倒激起所有人的反抗,那哪里不败?

  而撤出北京的时候,一败再败收不住脚的原因,这其间虽然有满清鞑子的强悍在内,但更主要的是,李自成撤退的路线,那都是被自己抢掠的寸草不生的省份,沿途更没有一点物资补充,更加上沿途都是明朝降将,没有直接嫡系,当初只给人家空头官帽,没有半点粮饷物资的实惠,一见李自成败亡,那哪里还跟着你个穷光蛋拼命?落井下石也就成了必然。

  而为了筹措物资,最后不得不对农民百姓开刀,这样就又有了食言而肥,失信于百姓,让百姓对他的大军更是恨之入骨。

  如果当初撤出北京,李自成走江南富庶之地,是不是就不会败亡?或者是败亡的不这么快?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,历史没有假设,没有如果。

  现在吕世既然已经扛起了闯王大旗,就一定避免这种流寇抢掠的思想出现,现在,吕世已经看到了这种思想在自己的闯军中冒头,所以,必须掐死在萌芽里,这就是吕世为什么极力推广根据地建设,极力消弱抢掠缴获的作用的原因。

  现在,自己的规划和抱负正在不断的被实施,地方政务也开始有条不紊的铺开,政务有陈策这个得力的人员主导,军事有过天星和吴涛在奋发进取,再有自己居中调度,希望能够使得军政平衡发展,那就再不会出现李自成那样的下场。

  于是,吕世对还不太明白的陈策接着道:“更何况,我们的缴获还有更大的用场,到那时候入不敷出,我们就只能喝西北风了。”

  陈策端着吕世递过来的毛巾,边擦脸边疑惑的问道:“缴获还有何用场?”按照他的想法,缴获就应该归入闯军后库,为将来不时之需,哪

  请收藏:https://m.dier9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