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四十五章:镇朔将军_织明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没有明确表态,虽看上去是不偏不倚向任何一方,但却摆明了一幅坐山观虎斗的心态。

  只不过,却看不到他想象中的那一场好戏!

  众人之中,只有宣府巡抚江禹绪神情严正地跟随在永宁伯等三人身后,看他那样子,策骑在马上昂首挺胸,一副气定神闲之态。

  不知道的人,还以为他才是今日的主角,而张诚等三人却是在为他开路一般。

  宣府镇城是以原谷王府为中心,其南北走向只有一条贯通广灵门与昌平门的昌平大街,是镇城内的南北主干道。

  由北向南,分别筑有钟楼、鼓楼、南门著耕楼等三大楼,更有许许多多的各式牌坊,一般来说,南向多为官宦与豪门大户、地主老财的居住,街上也布满了官店与商铺。

  而镇城的北向则多是各级官衙和将署。

  进城后不远便来到了鼓楼之前,此楼即是远近闻名之“镇朔楼”!

  镇朔楼,因宣府镇总兵官被封作“镇朔将军”而得此名,又由于该楼内置有报时之漏刻鼓角,可为全城通报十二时辰,所以又名“鼓楼”。

  该楼始建于正统五年,为重檐九脊歇山顶的高大建筑,连下面的墩台基座通高达七丈有余,每日依更鼓报时不断。

  在楼上二层内有高二米多,直径一米多的大鼓一面,每每敲响,“咚咚”的鼓声立时即可传遍全城,平时用于保时,而战时还可起到报警和指挥作战之用。

  鼓楼下更有四面门洞,各通向东南西北大街,若从此继续北行不远,便是城中另一处高楼――“钟楼”。

  清远楼始建于成化年间,其造型别致,是一座重檐多角十字脊歇山顶的高大建筑,多脊多角,共有二十四个角,七十三条脊、二百三十四个吻兽、二百二十八组斗怼

  而在楼内更悬有嘉靖十八年铸造的“宣府镇城钟”一口,其高约八尺,口径也有约四尺,重达万斤,用四根通天柱架于楼体的最上层中央处。

  这口万斤重的“宣府镇城钟”发挥着司报昏晓、兼预火警作用,一旦用力敲响,可声闻四十里开外,因此当地百姓又称其为“钟楼”。

  清远楼与镇朔楼一般,都是建在高近三丈的十字券洞上,其南与昌平门相交,北接广灵门,东连安定门,向西又与大新门相通,真可谓是四门通衢之地。

  与之相比,被称为鼓楼的镇朔楼就要差了一些。

  鼓楼前也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,但其两头却都是死胡同,并不似钟楼大街那般四面皆通向一座城门,可直接进出城外。

  鼓楼东街为察院街,这里有宣府巡抚衙门、按察院衙门等,还有众多的工坊与仓廪库房。

  而鼓楼西街则为户部街,这边有户部行司,宣大督粮郎中朱敏泰的办公所在便是这里,此外还有户部同知、通判等官员,他们负责管理朝廷调拨的军事与

  请收藏:https://m.dier9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