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112、告示(8)_皇帝们的死后生活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去的时候头发是黑的,下来头发就白了,回家就烧了写匾额用大毛笔,留下家训,禁止子孙后代再练这种尺寸的大字。

  几人从墨聊到砚台,又各自拿了几匣墨出来对比,险些耽误去购物。

  扶苏和刘盈只是要给糖醋藠头(小头蒜/大脑门)、糖蒜和和蜜饯补货,他们种了藠头和蒜,但谁都腌不出这种风味。还想吃满是芝麻的酥脆胡饼,地府这片区没有多少胡人,但因为汉灵帝很爱吃胡饼,全京城都跟风,制胡饼的厨子自然很多。

  外面腌的藠头要用盐、香醋、红糖、甘蔗浓浆(还没收干成红糖)、好秋油(特别浓厚的酱油)、花椒来腌制。帝镇中的皇帝们很实在,说是糖醋藠头,就只放这三样东西,味道自然不如人家的好,脆还是脆,但除了脆之外很寡淡。只好来买最好吃的东西。

  隔三差五要抱怨一下,过去这种东西可以定为贡品的!

  除了蜜饯用荷叶包之外,酥糖和芥末都用纸包,买醋是自带的醋瓶,藠头和糖蒜用自己带的小木盆。

  地府就是这么环保。

  在街市上仔细看了看,两个多月没来看,有新开的店铺,也有关门走人的,还有写着‘东家打算去投胎了最后半年清仓给钱就卖’的陶器店,情不自禁的买了两个杯子一个坛子。

  又看到在街边卖水晶环和香料妇人,是她自己的陪葬品,又买了一些。

  看到判官厅那常常的外墙上贴了新告示,还围了很多人议论纷纷,就去看看。

  刘盈踮着脚尖往里看:“写了什么?我看不见。”

  扶苏读给他听:“姬昌钦授《易经》原意,荀子、邹衍参与辩论,张良等人提问。

  无关□□治国、修身养性,不为五经之首,大道之源(这是汉朝皇帝们给下的定义)。革除借古喻今诸事,归本溯源。”

  看起来是制《易经》的周公本人对于现在这些繁杂研究著作表示不认同,亲自来地府给讲课。扶苏很懂,他觉得《易经》原文深邃但不难懂,倒是那些滔滔不绝的文人,非要把自己的思想往易经上靠,以增加可信度,那说得好的还罢了,说的不好和扯虎皮做大氅虚张声势差不多。

  邹衍是阴阳家,荀子虽然是儒家的,但法家也认他,他本人也用阴阳学说来支持自己的见解。

  刘盈激动的蹦起来:“我要去看!什么时候?在哪儿?”

  扶苏还得拎着刚买的东西呢,人太多了,若把东西放下一定会被捧到。单手搂住刘盈的腰把他举起来:“仔细看。”那告示虽然贴的高,但下半部分被人头挡住了。字虽然是竖着写的,却分了上下两部分,上半部分是他读出来的这些字,下半部分则是小字,写的更小更清楚。

  刘盈更大声:“四年后??地点未定?”是我死了这么久还是不理解地府的时间观念吗?四

  请收藏:https://m.dier9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