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377、理学之乱(中)_皇帝们的死后生活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们这么多年兵法战术,他们用斋号、道号,在民间颇有些声望。”唐宣宗一向格外在乎形象这些事:“则天皇后的翰林院,大刀阔斧的改动,印制发售的书籍,引起了一些非议。”

  翰林院现在约等于圈养了一群作家的官方出版社。

  武曌轻蔑的笑了笑:“我知道,谁都知道,正愁他们不敢来呢。”暗地里非议时,叫人无计可施,冒头出来正面对峙,经过一番辩论,准能叫他们片瓦无存。

  皇帝们对此笑而不语。

  李治:“旦儿刚刚想说什么?还没说完呢。”

  李旦:“是,阿耶。我觉得宋朝这些皇帝奇怪,对着辽金愿意称子侄、称臣,到现在却是一副威武不能屈的清高样子,说不愿意对人俯首称臣。这岂不矛盾。”

  “这个嘛。”李治笑道:“他原先不称侄臣,会亡国亡家,现在清高些又不会死,还能受人追捧。”懂了吗武旦,你小子也改过姓呢。

  现在依然有那种风气,宁愿去服劳役也不肯当差的人,真清高!至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,皇帝们都很优秀。拿着外人看不到的名家法帖,被当世之中最负盛名的书法家手把手的教,哪能不优秀呢,普通人连名家法帖的摹本的摹本都见不到。

  窦惠问:“武媚娘,你现在确实有些嚣张。”

  武曌嫣然一笑:“是,我不嚣张,又怎么能激怒他们呢?有些人想忍辱负重,混进翰林院中,在文章中掺杂私货。阎君一味的命我怀柔,徐徐图之。我得让他们闹起来,才好让人知道,对这帮人怀柔是没有用的。理学最想做的不是让士大夫约束自己,而是约束君权。”

  皇帝们不由得暗自赞叹,这就是用酷吏的专业人士啊,一句话直指根基。理学的目的就是约束君权,比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更进一步,虽然至今没成功,但他们一直在为此努力。开国皇帝都知道抓紧权力,往后几代,被理学士大夫教出来的皇帝,真的会信了大臣的鬼话,相信官员会自己管好自己,皇帝可以放心。

  阎君这里看似平易近人,你就看那权力抓得有多紧,事事亲力亲为,没有谁称得上被重用、能权倾地府,皇帝做的事越多,下面人越是难以钻空子。

  她不愿意多说后续计划,拈着香囊貌似害羞的避而不谈。

  李炎从袖子里掏出一封信:“陆炳请我转交给朱厚熜的信,我给他吗?”

  “他怎么知道你是皇帝?他知道多少?”

  李炎:“他不知道,是我去青石山中请教一件事的时候,他是我前面那个,老修行叫他转身把信给我。他正无计可施,见我穿了古时候的衣冠,气概不凡,就请我帮忙。真是无巧不成书。”

  “那就给他吧。”

  “给朱元璋。”

  汉朝的皇帝们都聚在汉武帝家里,各自拿了个垫子席地而坐,探讨中心只有一个

  请收藏:https://m.dier9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